许多人对于无创正压通气(NPPV)并不了解,但实际上它的应用范围很广,比如可以帮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使用经验进行详细介绍。
适应证解读
使用NPPV需要先确定适合的患者。它适用于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。在急性情况下,比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功能减弱,NPPV能迅速提升通气效果。而在慢性状况下,比如某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,长期使用NPPV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。比如,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,坚持使用后,呼吸状况显著改善。
禁忌证排查
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时,需注意排除禁忌症。以心脏骤停患者为例,他们不适合使用NPPV。这是因为他们的循环系统已经无法正常工作,使用NPPV不仅不能改善呼吸,反而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。同样,近期进行过面部手术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,因为通气面罩可能会对伤口产生压迫。
通气模式设置
患者状况下选择恰当的通气方式至关重要。对于存在换气问题但动力尚可的1型呼吸衰竭患者,采用CPAP模式是适宜的,因为它有助于保持上呼吸道畅通,并提升功能残气量。我院这类患者在应用该模式后,血氧饱和度均有提高。至于2型呼吸衰竭患者,则推荐使用BIPAP模式,以增强吸气动力和潮气量。在开始无创通气的前1至2小时内,需多次评估其耐受性和通气效果。
NPPV监测调整
在使用NPPV的过程中,监测和调整至关重要。必须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次数、心跳速度以及血氧浓度等关键数据。若呼吸加快或血氧浓度降低,应立即对通气参数作出调整。例如,若患者感到呼吸急促,调整参数后症状会有所减轻。实时监测有助于保障通气效果及患者安全。
NPPV的撤离
撤机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状况来决定。这涉及到呼吸的快慢、呼吸质量、心跳的速率、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以及血液中的气体成分等。可以先尝试实施间歇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,看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。如果某位患者在尝试撤机时,相关指标出现不稳定,就应维持原有的治疗参数。撤机操作必须非常小心,以防因撤机过早而使病情再次恶化。
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
慢阻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符合特定使用条件。若患者出现疲倦、呼吸不畅等症状,且气体交换出现异常,可以考虑使用。建议从5cmH₂O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开始,根据患者反应逐步提升压力,但需注意,压力超过12cmH₂O可能带来负面影响。大多数合并呼吸衰竭的此类患者气道分泌物状况较好,但研究也表明,使用可能提升风险,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,需格外小心。
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关于NPPV在哮喘急性加重时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。若患者没有禁忌症,可以尝试使用。在哮喘发作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时,NPPV或许能减轻症状,但必须密切观察其效果。
辅助撤机中应用患者若有通气问题,尽早撤离呼吸机至关重要,这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。选择是否采用无创通气需综合考虑诊断结果、病情是否可逆、辅助通气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等因素。对于适合的患者,应用无创通气辅助撤离呼吸机,能够有效提升撤离成功率。
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,大家是否遭遇过某些不寻常的情况?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,不妨点赞并转发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chych.com/html/tiyuwenda/99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