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有跑过马拉松的经历,然而,知道它为何定在42.195公里这个距离的人却不多。这背后到底有何缘由?接下来,我们就来一探究竟!
马拉松起源地背景
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。公元前490年,希腊军在马拉松海岸击败了波斯军。为了迅速将胜利的消息带回,士兵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,全程约40公里。到达后,他大声宣告“我们胜利了”,但随后因体力衰竭而去世。这一事件成为了马拉松的由来,但最初的比赛路程并未有明确规定。
早期奥运马拉松情况
1896年,首届奥运马拉松赛事举行,标志着近代奥运会的起点。自此,每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路程都各有不同,大致在40到42公里之间波动。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,这给赛事组织和成绩评判带来了一定难度。各个举办城市会根据自身场地和其他因素来决定路线长度,因此赛程长度差异明显。
标准距离的确立
自1924年始,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,1908年伦敦马拉松的42.195公里成为马拉松的标准距离。关于为何选择这一距离,资料记载并不详实。这一决定为马拉松设定了统一的标准,促进了该运动在全球的规范化进程。现今,所有正规马拉松赛事均遵循这一标准距离。
1908伦敦奥运距离缘由
1908年,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路程定在26英里385码。当时,英国还未广泛采用公制。有个传说,讲比赛起点设在温莎城堡,是为了让皇家育幼院的孩子能看到比赛,所以起点被延后了385码。但有些历史学家对此存疑,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传说,真正的因由或许更为繁复。
1908年奥运精彩赛事
1908年的马拉松比赛备受瞩目。首先进入运动场的是意大利选手多兰多·皮耶特里。他刚进场,却走错了路,工作人员赶紧把他领回正确方向。那时,他已经非常疲惫。在最后几百米,他屡次跌倒又爬起来,总共站起五到六次。最后,在两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他才艰难地到达终点。紧接着,美国选手约翰尼·海耶斯在比赛结束后提出了异议。最终,金牌被判定给了海耶斯,皮耶特里则被剥夺了参赛资格。
深刻影响及后续故事
亚历山大女王给皮耶特里颁发了一个特别的奖杯,以此作为安慰。这场比赛的戏剧性结果让人想起了两千四百年前菲迪皮德斯的传说。于是,国际田径联合会以伦敦这场比赛的距离作为标准。皮耶特里和海耶斯在美国多次单独对决,这些背后的故事非常吸引人,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。
阅读完这些资料,你是否对1908年伦敦奥运会决定马拉松路线的决策背后,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感到好奇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。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别忘了点赞和将它分享出去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chych.com/html/tiyuwenda/9982.html